发布时间:2015-02-14 15:2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本报讯 (记者 杨增涛 通讯员 潘占社) 当下,秋作物生产进入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为搞好秋作物管理,市农业局提出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查苗补种。各地要抓住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抢墒播种,在播种时一定要选择符合种植密度的机械,种子与肥料一定要间隔10~15厘米,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对出苗不齐、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补种或补栽。
合理密植。玉米保苗密度要达到4000~4500株/亩;春薯3000株/亩左右,夏薯3500株/亩左右。
及时除草。玉米麦垄套种地块,选用苗后除草剂化学除草;麦后直播玉米田,使用苗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玉米出苗后一定要更换合适的除草剂,严格按照除草剂使用说明进行化学除草,以防造成药害。对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要普遍进行中耕,及时松土灭茬,除草保墒。
科学施肥。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氮肥为主,注意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玉米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肥(P2O5)4~6公斤,氧化钾(K2O)6公斤;玉米将4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采用种、肥异位机械同播或苗期施入,大喇叭口期再将60%氮肥施入。红薯追施团棵肥,推广后期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杜绝“一炮轰”。
科学灌溉。玉米视土壤墒情,及时做好灌溉、排水,套种地块要一次浇透“保苗水”。
防治病虫。近年来,我省秋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表现出突发、重发、偶发等特点。各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切实做好秋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做好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防治工作;要积极推广高效低毒农药无公害化防控技术,示范推广黑灯光和糖醋液诱杀、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要大力发展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确保防治效果,努力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适期收获。夏玉米在籽粒乳线消失(苞叶发黄后7~10天)收获。
与此同时,各地一定要加强农业抗灾减灾的科学指导,密切关注干旱、洪涝、风雹和病虫危害,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做好防灾减灾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灾害,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群众科学抗灾、减灾,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坚持抗旱排涝两手抓,小屯、纸坊、庙下、温泉等易涝乡镇,要及早清理沟渠,做好排涝准备。
上一篇:市信息中心民主生活会务实高效促发展 下一篇:电业局战高温保供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网络编辑: 杨德权
相关新闻
《农业局提出秋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130526.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