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总体定位—— “一区三基地” “一区”:
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把调整优化
汝州产业和产品结构作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突出特色主导、龙头带动、技改提升、承接转移、集约集聚,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基地”: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逐步形成煤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生物等传统产业及新能源、新能源
汽车、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河南省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选择四大高成长性服务业,培育四个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两个传统支柱服务业,打造有汝州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河南省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科学发展
健康养殖业,积极发展以菜、林、花、药为主的都市农业,力争将汝州建设成为都市型农业示范基地。
发展思路 融入区域,借势发展。继续加强汝登高速、郑万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对接
郑州大都市圈,加强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继续加强与宁洛高速、焦枝铁路、孟宝铁路沿线的
洛阳、
平顶山、
漯河等市在产业、基础设施、资源环保进行衔接。
凝练方向,注重联动。聚焦工业、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
明确主体产业发展重点路径,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汝瓷、汝
文化与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与
消费性服务业联动发展,注重现代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提振功能,创新模式。强化集聚辐射功能,集聚重点资源、重大项目、重要政策体系;发挥服务配套功能,提高产业服务、城市服务、
社会服务功能;提高自主创新功能,推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关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集约经济;关注代际和代内公平,遵循有限发展、跨越发展、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发展路径 汝州市“2+2+4”产业复合发展路径
2种理念复合:“多载体+网络化”。(1)构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物流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核心组团。(2)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多网络体系。
2种模式复合:“动态+均衡”。(1)产业发展按照发展阶段,设置发展目标。(2)产业导入原则上按照均衡化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4种功能复合:(1)经济功能提升。(2)城市品质提升。(3)生态环保提升。(4)自主创新提升。
产业体系组合 全力打造“4+4”工业体系。打造四大百亿产业基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产业;培育四个50亿高成长性产业集群: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
全力打造“4+4+2”服务业体系。壮大四大重点产业:休闲
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培育四大新兴产业:信息服务、养老及家庭服务、健康服务、
教育培训;提升两个传统产业:房
地产、现代商贸。
全力打造“1+1+1”农业体系。壮大提升健康养殖业:稳定粮食生产;加快发展都市农业(菜、林、花、药)。
发展目标 到2017年,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达到2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形成1~2个超百亿产业。其中,能源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0亿元,新型环保建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5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5亿元,生物产业收入达50亿元。“2+N”发展载体初步形成。“2”即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N”即多个特色专业园区。骨干企业规模明显壮大。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企业达到5~10家、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15家左右。
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600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产业分别达到350亿元、150亿元、150亿元、100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产业转型示范区。
空间布局:一核、两轴、九园、多点。
“一核”:主要包括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
“两轴”:两个产业发展轴。一是沿汝登高速、207沿线,以及骑岭、大峪、纸坊、小屯形成南北产业发展轴,形成对接郑州大都市圈的南北产业走廊。二是沿宁洛高速和焦枝铁路东西产业发展轴;形成对接洛平漯的东西产业走廊。
“九园”:即九个产业发展园,包括汝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小屯煤化工产业园区、西北煤化工产业园区、王寨工业园区、临汝镇工业园、温泉特色产业园、教育产业园、汝瓷文化园等园区。
“多点”:即15个特色乡镇产业群。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强化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加强与郑州、洛阳、
开封等郑汴洛工业走廊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生物、食品、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漯河等洛平漯工业走廊的装备、食品、建材等产业对接,配套错位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积极融入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强化与中原经济区沿黄城市间的文化旅游合作。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的产业对接。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专业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高端装备、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大企业、大项目以及高层次专家、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推动汝州产业跨越式转型发展。
工业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 一是建设四大百亿产业基地。建设省内集群效应显著、竞争优势突出的能源化工基地、新型环保建材基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等四个百亿级产业基地。
二是建设四大高成长性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成长性高、市场潜力大、产业转移明显的新能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四个超50亿元的高成长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汝州工业新支撑和新动力。
推动工业空间优化布局。按照产业集聚发展原则,推动工业形成“一区、五园”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区”:即汝州市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及生物产业。
“五园”:小屯煤化工产业园区、西北煤化工产业园区、王寨工业园区、刺绣纺织工业园区和临汝镇工业园等五个专业园区。
服务业发展重点与方向 围绕推进豫西南“一心两地”建设,叫响四大服务品牌,培育四大新兴业态,改造提升两大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争创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到2020年,汝州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左右。
优化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为“一心两带四园多点”。
“一核”: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包括商务中心区和东部新城现代商贸文化服务区。其中: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服务等;东部新城现代商贸文化服务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金融、高端商贸、高端房地产等。
“两带”:即北部人文旅游产业带、南部休闲旅游产业带。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带以大峪镇、陵头镇为主,依托风穴寺、怪坡及大红寨等景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南部休闲旅游产业带以寄料镇、蟒川镇为主,依托九峰山、蒋姑山等旅游景区,重点发展休闲旅游业。
“四区”:即温泉特色产业园、教育产业园、汝瓷文化园、产业集聚区综合物流园区。
“多点”:即多个支撑服务业发展的节点。包括物流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园区以及依托各乡镇镇区发展的综合服务中心。
农业发展重点与发展方向 实施七大农业产业化集群(粮食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集群、家禽产业集群、肉牛(羊)产业集群、蔬菜产业集群、乳品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拓展四个农业全产业链条(畜牧全产业链、蔬菜产业链、林果产业链、花卉产业链),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打造中原经济区都市型农业示范市。到2020年,汝州市农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农业空间布局:“三区七集群”。
“三区”:即城郊农业区、高效农业区和特色农业区。城郊农业区主要包括洗耳河、煤山、风穴路、钟楼、
汝南等五个街道办事处,以及杨楼镇、王寨乡、骑岭乡和米庙镇,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农业等近郊农业。高效农业区主要包括临汝、温泉、庙下等平原地区乡镇,重点发展大宗作物种植、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区主要包括夏店、大峪、寄料、蟒川等山区丘陵乡镇,重点发展禽畜养殖、林果、中药材种植等。
“七集群”:即粮食产业集群、蔬果产业集群、生猪产业集群、肉牛(羊)产业集群、家禽产业集群、乳品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等。
产业发展重大工程 突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按照战略性、前瞻性要求,整合优化资源,谋划发展抓手,落实重点任务,着力实施科技创新、产业提升、组织优化、平台打造、开放合作五大工程,为汝州产业加快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保障措施 规划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推进
招商引资;强化监督考核;增强人才支撑。
《汝州市产业发展规划(摘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165966.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