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汝南街道吉庄村,提起马花婷这个名字,乡亲们赞不绝口。虽然她身体欠佳,但仍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地侍候体弱多病的公公和瘫痪在床的婆婆……用孝心演绎人间真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当地村民争相学习的楷模。
3月11日,太阳刚露头,汝南街道吉庄村村民张聚才便上了进城的公共
汽车,他要到山东去找工作。
母亲瘫痪在床,张聚才昼夜牵挂,但为了赚钱,他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去年10月,由于年龄较大,56岁的张聚才被
灵宝市一家机械公司清退,为了维持这个家的生计,他打算到山东去碰碰运气。
家里的重担再次压在妻子马花婷的肩上。打算外出打工的前几天,张聚才整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马花婷怕丈夫忧思成疾,便宽慰他说:“聚才,你不要担心,家里有我,以前你不在家的时候,不也是我一个人撑着这个家吗?”
张聚才感动不已,紧紧将头埋在双手里,他感觉欠妻子的太多太多了……
孝亲敬老 细节感人
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在十几年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马花婷始终无怨无悔地照看公公、婆婆和儿女,用一颗善良的心温暖和感动着一家人,使自家成为方圆十里人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在马花婷家里,记者看到,婆婆杜焕的卧室收拾得干净整洁,被褥都是新的,四季必备衣物齐全。
孝敬老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在照顾老人上,马花婷把对老人的爱融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考虑到公公、婆婆岁数越来越大,牙齿不好,她精心准备他们爱吃的饭菜,浆面条、菜饺子、煮稀饭……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好喝好。夏天,她给公公、婆婆买来新衣裤;冬天,她提前为他们准备好保暖棉衣。哪位老人有个头疼脑热,她整夜不睡地服侍。
一次,公公突发感冒,连续数天吃药不见效。马花婷就四处打听,带着老人到诊所挂针,找有名的老中医开药。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是土埋半截的人了,咱别费事了,回家不治了!”
不管老人怎么说,马花婷执意要把公公的病治好。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一个星期后,老人痊愈了。每当提起此事,老人总是连连称赞:“我家的儿媳,真没说的,就像俺的亲闺女!”
俗话说:婆媳难处,婆媳关系是一本难念的经。但马花婷和婆婆之间的关系却相当融洽。她总是和和气气地为婆婆做这做那,犹如亲生女儿一般。每当婆婆夸奖她时,马花婷就说:“这样待您是俺应该做的,谁会没有老的时候呢?”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公公突然离世,马花婷痛心不已,几天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她说:“花婷,你尽力了,你的这份情和付出的辛劳俺记在心里。”
将心比心 无悔付出
公公的离世,给了原本就行动不便的婆婆一个沉重的打击,一下子瘫痪在床,不吃不喝。带着对公公难以割舍的真情,马花婷擦干眼泪,再次打起精神,把更多精力放到照料婆婆身上。
瘫痪后的婆婆半小时要解一次小手,一小时要翻一次身,半天就得按摩一次,马花婷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端屎端尿,晚上就和婆婆并排睡在一起,推心置腹地聊天,婆婆的气色明显好转。
婆婆年纪大了脾气有些古怪,时常无故发火,马花婷从不顶撞,没和老人红过脸;洗衣、做饭、拆洗被褥、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她都一人承担;为了让老人开心,每逢阳光灿烂的早晨,马花婷便用被子将婆婆裹住,抱到门口晒太阳……婆婆在她的细心照料下,精神饱满,身心愉悦。
马花婷孝敬老人的举动深深地感染着下一代,她的孩子也效仿母亲,对爷爷奶奶一样关心照顾,有好吃的惦记着他们,逢年过节都会给他们买来许多礼物。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农家小院,一家人生活得开心快乐。
“做一个好儿媳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你真心实意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孝顺,他们也一定会把你当亲闺女一样看待。”马花婷说。
《汝州马花婷:孝顺媳妇撑起和睦之家》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167050.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