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平顶山新闻 > 汝州市新闻 >

河南省职工温泉医院平顶山汝州温泉疗养院温泉古镇

[摘要]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 一、概况 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河南省职工温泉医院)始建于1957年,位于中国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在平顶山辖区内。是在前苏联专家考察设计、中华全国总工会投资兴建的一所温泉疗养院。1969—1973年曾作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收...

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

 

一、概况

 

河南省工人温泉疗养院(河南省职工温泉医院)始建于1957年,位于中国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在平顶山辖区内。是在前苏联专家考察设计、中华全国总工会投资兴建的一所温泉疗养院。1969—1973年曾作为河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后收回中华全国总工会。现隶属于河南省总工会、平顶山市总工会,是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平顶山市医保定点医院、平顶山市文明单位、河南省卫生、社会治安先进单位。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院外涧山秀水,碧波荡漾,九龙山色,松柏苍翠;园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清静整洁,曲径通幽;更有矿泉神汤,康复瑶池,四季如春,不变寒温。多年来,在上级政府和省市总工会的领导支持下,全面贯彻疗养事业面向市场,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确立了“发挥矿泉优势,巩固特色医疗,开发度假旅游”的办院方针。先后兴建了宾馆楼、疗养楼、门诊楼,现有床位400张,职工200余人,基本形成了一支高、中、初技术结构合理的医疗科研队伍。设有15个科室,其中医疗科室7个。宾馆式疗养楼集住宿、餐饮娱乐、会议于一体。可同时接纳100—160人会议或度假旅游团体,建院40多年来,共接待疗休养员及观光、旅游者达百万余人次,平均每年接待5.5万人次。

 

二、汝州温泉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汝州温泉位于河南省西部汝州市温泉镇。汝州温泉因有温泉自然涌出而得名。据《汝州市志》记载:温泉镇始建于西汉初年,时称广成苑;汉朝称温汤;隋朝设温泉屯;唐朝时名温塘,亦称汤王街;金朝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为温泉街。

 

温泉古镇,东濒汝水,西掖广成,南瞻伏牛,北望嵩岳,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距汝州市25公里,距平顶山市100公里,距九朝古都洛阳市60公里,距省会郑州市15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200公里,距洛阳机场65公里。洛阳—上海高速公路在温泉镇通过,并在温泉镇设有出口,向西即与太原—澳门高速公路(现为二广高速公路,即内蒙古二连浩特—广州)相接,向东可与京珠高速公路相通,形成高速公路网,另有洛阳—安徽界首省级公路,河南商丘永城市侯岭—洛阳嵩县饭坡省级公路,焦枝铁路均在此通过,交通十分便畅。

 

三、汝州温泉历史状况

 

“温泉神汤”曾使历代帝王、后妃、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如醉如痴。据《后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金史》、《汝州志》等书记载;历代曾有十

位帝王、三位后妃先后二十一次驾临此地。附近的“娘娘山”、“銮驾山”、“官庄”、“武后池”、“汉帝池”、“官池”、“汤王祠”等名胜古迹即是真实的历史写照。

 

据《庄子》记载,温泉镇北面崆峒山上住着一位学识渊博的广成子(传说是上古时代有学问有道德的得道仙人),轩辕黄帝(传说中原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姓姬,号轩辕氏)从新郑、禹州襄城迤逦西来发现并沐浴汝州温泉,并向广成子请教养生之道,其住过的小山就是现在的銮驾山。西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太后也曾来温泉洗浴,如今温泉东南之薄姬庙村便是她当年的行宫所在地,镇北的娘娘山也因其驾临而得名。汉明帝、安帝、恒帝、灵帝都曾多次“校猎广成苑”,沐浴温泉水。隋炀帝杨广闻得广成泽(今涧山水库)既是“周回百里,水草丛生”的好牧场,又有“神泉侧出”可供玩乐,遂在此设置牧场,放牧一种据说是“出汗如血,踏石能烂”的名马。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1年春率兵攻克汝州,进军洛阳途中领略了温泉神水奇趣,公元637年在此临幸温泉,命人在镇北十里盖“清暑宫”一座,宫南一里处设有专门安排官员居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官庄村,五代时梁太祖朱温来温泉洗浴也住在“清暑宫”里,此处后来被称为梁古城,至今仍有梁古城遗址。唐高宗李治曾先后五次到温泉沐浴察看。公元700年2月22日,中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率群臣“入汝州温汤”,在此设行宫,随后又两次来温泉沐浴休养,“武后池”、“八卦楼”分别是她当年洗浴和大宴群臣的地方。八卦楼又名流杯亭,武后使群臣围池而坐,把绑着羽毛的酒杯放在池中,斟满美酒,杯借泉水浮力,漂浮在谁的面前谁就一饮而进,并赋诗一首,以庆升平,其诗汇集为《流杯亭侍宴诗集》。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李隆基驻跸温泉,灵泉神汤亦使这位风流天子流连忘返。金朝暴君完颜亮从洛阳到温泉打猎洗浴,下诏方圆一百五十里州县派商贾来温泉“置市”,成为物资交流的集散地。

 

古汤温泉也曾吸引历代名人雅士。东汉大儒马融曾数次来到广成苑(温泉宫),详查风情,他写有《广成颂》献给汉安帝。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畅游温泉流杯池后,欣然命笔为《汝州温泉汤流杯亭侍宴诗》作跋,曾任汝州团练副使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其弟苏辙极重视温泉的开发利用,注重拨款建设和管理,苏轼在他的《汤泉七纪》中赞美汝州温泉。宋代名相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也曾任宰相)做襄城知县时曾来温泉游浴,被宏大的建筑群和千古不变的温泉所吸引,颇有感触,赋诗“山前阴火煮灵源,昔日曾临万乘尊。历尽兴亡皆如此,不随世俗变寒温”。明代汝州知州张政,把温泉视为神水宝地,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曙色初分日上迟,泉温水滑暖生肌;祓除起处松檀下,好似当年去浴沂(沂指临潼华清池)”。解放战争时,陈赓将军率部攻打郏县,在温泉洗征尘,怡神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古老温泉又焕发出青春异彩。著名诗人贺敬之、柯岩夫妇,著名歌星毛阿敏,乒乓皇后邓亚萍等也到此疗养。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贺敬之在我院疗养38天后,乘兴而作《歌汝州温泉》(发表于人民日报2001年6月14日第十四版):“汝州温泉天下优,地心人心贮暖流。泉水疗我半生疾,春风减我世风愁……”,盛赞汝州温泉。

 

四、汝州温泉的形成

 

汝州温泉是由大气降水经地下深循环加热而形成的。这与温泉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有关。温泉地区是个死火山,温泉北边的白土岭和西边涧山水库一带,至今还有火山灰结成的板状结构和火山岩存在。地球自诞生至今已逾46亿年,人们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的年龄等,把地球的历史分为五个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每个代又分为若干个纪。新生代第三纪时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现在世界上的高山,都是在这次造山运动中形成的。第三纪以来,本地区地壳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汝阳县蔡店一带、温泉镇西北的大安附近均有沿深大断裂带喷发出的玄武岩,这些侵入到地壳浅部的岩浆岩体,距现代地质年代较近,仍有较高的水热活动能力。所以岩浆活动,深部岩浆热源体的热传导,是形成热矿泉的主要热源。那么,为什么矿泉水会从温泉地区涌出?还得从第三纪时的喜马拉雅运动说起,在这次造山过程中,温泉周围地区形成了方向不同的8条断裂带,北西向5条,北东向3条,其中,北西向断裂带(九皋山—温泉街)是一个导热率较大的倒褶皱构造带,其北侧有一层导热性能非常好的石英岩,对热流平行层理方向由深到浅传导十分有利,山区地下水通过构造断裂带形成的地下水通道补给以及来自西北方向的地下径流补给形成矿泉水良好的条件。由西北向东南径流。北东向近于直立呈压扭性结构面,错动了北西向断裂带,地层发生位移,阻止了热矿泉水向东南径流排泄的通道,使径流方向改为垂直向上,在水头压力和热水浮力的作用下,使矿泉在温泉地区溢出地面。总之,热源体、导热地层、深大断裂带、水的循环,加上最上面一层粘土保温层面覆盖,形成了温泉地区的热矿泉水。

 

五、汝州温泉的理化特性及与国内外矿泉对比

 


豫都网微信

《河南省职工温泉医院平顶山汝州温泉疗养院温泉古镇》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95952.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