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5 16:5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这间未保暖加固的塑料布小屋,是罗桂章躲避余震的应急棚
本网记者 张发政 文·图
12月16日,市农业局上线《政风行风热线》,利州区宝轮镇石龙村五组先后有四人打进热线电话,投诉该村及组上的问题。经梳理,大约有: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数十亩土地搁荒;地震房屋垮塌户没有享受后续生活补贴;地震房屋垮塌户至今还住在用塑料薄膜搭建的简易棚子里不能过冬;村民私下换地,对方不按协议执行,组村镇调解均无效;村财务不公开;村不及时分配救灾物资,至今还堆在仓库里……
石龙村究竟存在多少问题?这些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上线单位市农业局认为,所反映的问题不是农业局一家可以解决的。记者与市纠风办联系后,经其协调,12月17日,由市农业、国土、民政、移民和本报记者组成联合调查组,在石龙村五组进行了实地调查。
搁荒土地将尽快分配
调查组到石龙五组后,听村民反映最多的是曾经被临时征用后纳入复垦整理的百余亩土地。据称,这一片土地原有近30亩,2003年紫兰坝电站开工时被临时征用,去年还给村组后,市国土局在此实施河滩地整理项目,将这一片河滩地由处常年洪水线以下整理变成了处常年洪水线以上,面积也有所增加。村民反映的是两个问题:一是整理项目已完成,但没有及时分配,已搁荒一年多;二是村里将这片土地的青苗款压着不发,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就没有领到青苗补偿款了。
调查组实地查看了这片土地,目前的确已经搁荒,成了村民灾后农房重建工程的堆砂场。据参与调查的市国土局马光称,这片土地的整理分属4个项目,是今年6月至7月分别通过省局验收的。村支书王庭兴说,这片土地之所以没有及时分给村民,原因是整理后的土地是生土不是熟土,村民并不愿意耕种,村组干部计划对外承包。调查组建议,对该片土地的处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进行,或先行分配后再通过一事一议对外承包。
关于原有近30亩土地的青苗补偿,村文书王前军出示了《2008年国土局恢复石龙村五组土地小春补助款》,该文件证明全组24.32亩土地青苗款已补到今年上半年,涉及到的农户均已领取并签字。
简易棚是临时避余震
在16日的热线上,村民刘成明反映,他家至今还住在塑料薄膜棚里,不能温暖过冬。调查组来到刘成明家,查看了该户居住的薄膜棚,发现棚子确实仅有薄膜遮风避雨,不能保暖。询问刘妻罗桂章和村民得知,他家共8人,刘成明夫妇和80余岁的父母与三儿子刘小斌户口在一起,地震中房屋垮塌,灾后重建永久性农房已报计划。其过渡安置已领取了过渡安置补助2000元,用塑料薄膜搭建了两个过渡棚,进行过冬保暖加固的刘小斌夫妇居住,另一个未进行保暖加固的刘成明夫妇和俩孙子居住,老父母住在大儿子家的楼房里。调查组问罗桂章为什么不居住到大儿子的楼房里?回答是前几天又摇了,孩子们不敢在房子里住。宝轮镇参与调查的纪委书记谭文向调查组报告,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镇村组几乎对每一户都进行过走访,刘成明大儿子家有楼房一套,住地宽敞,可以解决刘成明的过冬问题。
该户不满意的是,全家8个人也只能享受一户人的过渡安置费。对此,市民政局参与调查的王先生解释,政策就是如此。
调查组调查时,村民何永清之妻反映,他家也是地震房屋垮塌户,但没有享受到垮塌户后续生活补助每人每月200元。村长何朝军的解释是,何永清和小儿子户口在一起,小儿子有一套住房,所以没有上报后续生活补助。
救灾物资未分不属实
热线上还有村民反映,石龙村村干部扣住救灾物资不发,办公室成了救灾物资的库房。镇纪委书记谭文向调查组介绍,16日下午,得知村民投诉后,镇纪委即派镇民政和住村干部对该村办公区进行了检查,发现村办公室留有被子5床,毛毡五六床,彩条布一卷。但这些物资是按上级要求,为防止恶劣气候和其他自然灾害而储备的应急物资,不存在救灾物资未及时分发问题。
记者随调查组离开石龙村后,又接到村民电话,称位于石龙小学的村办公室有大宗救灾物资。记者又返回该村小学,见到投诉村民,他向记者指认村办公室,但办公室窗户有窗帘遮挡,不能得知室内情况。为查证室内究竟有无大宗救灾物资,记者电话叫来村文书,打开村办公室后,记者看到其内确有少量被子、毛毡、彩条布,并无大宗物资。
移民安置收入该归谁
在村民的投诉中,邓吉光的土地又是一焦点。
邓吉光原有一块1.1亩承包田,后享受了退耕还林政策。再后来,紫兰坝水电站移民,这块退耕还林地被组里安置了该村6组一移民做宅基地。邓吉光说,“我的地里种有水果,长势良好,而安置移民时我在外打工,干部随便就处置了,他们说重新给我划土地,又没有划。我现在不要他们划土地,要么将安置收益给我,要么还我土地。”
对于这一纠纷,村长何朝军说,第一,处置这块地时,是通过了邓吉光的,不存在打工不知道的问题;第二,5组安置了30多户移民,土地收益都是通过一事一议决定收归集体的,这些收益后来用于了10多口堰塘淘淤和村进组1公里公路的硬化,还剩有钱在组集体的账上。
移民安置收入究竟该归谁?市移民办参加调查的李朋认为,移民安置所占土地属集体所有,收益原则是归集体,但集体应该给被占土地的农户调整土地。
村财务未公开要纠正
石龙五组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和谐因素?调查组认为,症结可能在于村务公开做得不够好,尤其是村组财务公开可能存在问题。村长何朝军说,2007年以前,财务收支都是以各组公布了的,但是今年还没有公布,原因有二:一是3、4、5组安置高山移民的账务因管理的人打工走了没有划开,二是“5·12”地震以后,干部忙得不可开交,许多事务没有时间料理。他表示,许多村务还是要尽快公开。
村班子配备并无不妥
村民还反映了村班子配备问题。其意见是,第一,村委领导未经过会议选举,而由镇干部拿着投票箱挨户收票。第二,村支书和村文书是叔侄关系。
对此,镇纪委书记谭文说,目前农村开会困难,不容易到齐;到了会的人也容易在选举时串票,不能真正代表民意,由镇干部拿着投票箱挨户收票并无不妥。村长何朝军说,村文书王前军是村支书王庭兴的侄儿,这是他的主张,王前军工作不错,换一个人弄不伸展。现在村财务都由镇代管中心代管了,叔侄共事也没有限制。
短评
和谐需要宽容和谅解
石龙村究竟有多少问题?据向热线投诉的村民说,他们还有几十个问题。石龙村问题有多大?据调查,都是事出有因,查之模棱。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石龙村需要和谐。
常言道,和气生财。对于一个家庭如此,对于一个村庄何尝不是如此。以石龙村国土整理项目的土地为例,石龙村距广元较近,成片的土地用于工业或农业开发不是不可能,这样收益肯定比分到农户要划算,那么村组干部的规划还是不无道理。假如各农户一味强调自主权,分到各户后又各唱各的调,那么最终不能获得好收成的还是农户自己。
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全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向全面小康迈进,广大农村正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上阔步向前,地处地震重灾区的广元也正热火朝天地恢复重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都应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在建设上,倘若我们为一些鸡毛蒜皮而斤斤计较,耗费的不仅是自己的精力,而且会加上各级政府和协调部门的时间和精力。
曾听到一个故事。两家因为院墙占地而不和,其中一家诉诸在外当官的亲戚,亲戚写信劝解:“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个故事应该给石龙村的村民们一些启示。建设新农村需要和谐环境,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放弃小我,用宽容和谅解争取和谐的生活环境。如此,我们才不愧为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
《石龙村究竟怎么了?》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shilong/138952.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