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2-23 10:12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立春过后,气温逐渐回升,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等关键生育时期,为做好关键生育期调控,搭好小麦丰产架子,市农业局及时发布小麦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引导群众科学开展麦田管理。
一是因地、因苗制宜,分类开展水肥管理
对于越冬期亩群体平均在80万头左右、地力水平较高的一类麦田,春季管理要前控后促,保苗稳健生长,可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一般麦田,可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或含硝态氮肥的高氮复合肥15公斤左右,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对于亩头数在60万头左右的二类麦田,可在起身期或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或含硝态氮肥的高氮复合肥10-15公斤,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
对于亩头数在45万头以下的三类麦田、脱肥发黄麦田、受冻害严重麦田和晚播麦田,要以促为主,现趁墒亩追施尿素或含硝态氮肥的高氮复合肥8-10公斤;到拔节期结合浇水,再亩追施尿素或含硝态氮肥的高氮复合肥5-7公斤,以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对于旺长麦田以控为主,可在返青至起身采用镇压、深耕或喷施“壮丰胺”等措施进行控制,肥水管理推迟到拔节中后期两极分化结束时追加尿素或含硝态氮肥的高氮复合肥15公斤,防止旺苗脱肥转弱。
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由于去年播种较晚,麦苗生长量不足,群体偏小,个体偏弱,个别地块目前仍是单根独苗“一根针”。因此,开春后要早管细管,抓住这次降雪后墒情充足的有利时机,用施肥耧或开沟亩追施尿素或含硝态氮肥的高氮复合肥10公斤左右,并配施适量磷酸二铵,保冬前分蘖成穗,促春生分蘖早发快长,争取穗数保产量。
二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预防气象灾害
加强预测预报,重点监测小麦纹枯病、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等,选准对路药剂,做到早防早治,统防统治。尤其是对小麦条锈病,一定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及时消灭发病中心,严防扩散蔓延。对小麦吸浆虫,要严把蛹期和成虫期两个关键环节进行防治。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春季气温稳定通过6℃以后,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下午4点,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对路除草剂,及时进行化除,力争将病虫草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春季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通过灌水改善土壤墒情和地表小气候环境,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等补救措施,促小蘖赶大蘖,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减轻灾害损失。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汝州市春季麦田管理意见》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10404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