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平顶山新闻 > 汝州市新闻 >

中共汝州市委关于2015年工作的意见(摘要)之五

[摘要]●发展举措 (三)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按照“宜居、宜游、宜业”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六大专项,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以产为基、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市...

●发展举措
  (三)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按照“宜居、宜游、宜业”的要求,坚持规划引领,实施六大专项,推进六项重点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以产为基、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争创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市。
  1.开展规划建设年活动。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五规合一”要求,完成城乡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一轴两带六区八组团”功能发展板块。一轴,即中心城区(含米庙、骑岭、王寨)核心轴;两带,即北部以大峪镇、陵头镇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南部以寄料镇、蟒川镇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带;六区,即汝南产业集聚区、汝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商务中心区、温泉特色商业区、教育产业园、汝瓷文化园;八组团,即小屯镇、临汝镇、温泉镇、庙下镇、杨楼镇、夏店乡、纸坊镇、焦村乡等8个乡镇依托自身优势和发展禀赋,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推进组团式发展,建设新市镇。高标准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

  2.实施六大专项
  ———中心城区建设专项。依托现有主城区33平方公里面积,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定位,结合商务中心区、中大街唐宋文化园建设,推进棚户区改造,配套公园游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商业楼宇、特色商业街和现代专业市场,发展高端商务、地产、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环境容量、聚集能力、承载功能、居住条件和服务水平,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以上。
  ———汝南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按照“四集一转”、产城融合的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综合体、新型社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培育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打造2~3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左右。
  ———汝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专项。依托城东29平方公里规划面积,按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城市化建设示范区两大定位,推进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招引不少于3个国家级、省级高科技产业发展项目,新建省级研发中心2家。
  ———教育产业园建设专项。启动河南省汝瓷技术教育学院建设,整合初中、高中等教育资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与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合作,设立分支办学机构,打造知名教育品牌,建设区域优质教育中心,推进教育产业提升发展。
  ———中心镇区建设专项。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支持产业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的小屯镇、临汝镇、寄料镇、温泉镇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小城镇;支持庙下镇、杨楼镇、纸坊镇、焦村乡、蟒川镇、陵头镇、大峪镇、夏店乡等,发展商贸物流、高效生态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加工等特色产业;支持米庙镇、骑岭乡、王寨乡设为办事处,纳入中心城区建设管理。
  ———新农村建设专项。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修订工作。对城中村、城市规划区内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村庄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推进城市化改造;对城镇规划区外的村庄,有序引导农村居民点建设;对不适宜居住和煤矿塌陷区村庄,逐步进行整村易地搬迁;对蟒川镇半扎村、焦村乡王楼村、夏店乡山顶村等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加大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脉。
  3.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加快棚户区改造。以中心城区和城乡接合部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为重点,推进洗耳河办事处南关棚户区、煤山办事处赵庄、钟楼办事处二里店(含张公巷)和郭庄、风穴路办事处张鲁庄等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4000户,建设安置住房10000套;启动焦化厂、商业总公司等市属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
  ———推进城区道路建设。实施城区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推进汝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汝南产业集聚区路网建设,改造中心城区西环路、城垣路、南环路等9条道路,逐步打通烟风路连接207国道、安国路(向北)、望嵩路、向阳路等断头路,启动望嵩路—丹阳路—城垣路—南关路,洗耳路—广成路—梁丰路—南环路,西环路—北环路—东环路—滨河大道等3条城市环路节流系统建设,加快主干道交叉口渠化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改善城区交通环境。
  ———持续整治违法建设。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对城市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国道、省道和县道建筑控制区向外100米以内的违法建设,乡镇政府所在地的违法建设,依法进行拆除,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违法占地行为,依法规范城乡建设管理秩序。
  ———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城市道路生态廊道和景观绿化工程,高标准推进城市主干路网和国道、省道、县道及通往景区道路、乡镇政府所在地道路的生态绿化建设。新增绿化生态廊道50公里,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
  ———提升镇区综合服务功能。坚持从改善基础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入手,推进镇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厕、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商业中心、学校、医院、专业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省级生态乡镇达到80%以上,创建2~3个省级环境优美小城镇。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要求,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以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重点,推进村庄道路、供排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沼气、卫生保洁等公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美丽乡村、清洁家园。创建省级达标村85个。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统筹做好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失地农民保障“三就三保”工作,重点推进“十大民生工程”建设。
  1.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教育、农业、民政、扶贫、妇联、残联等部门资源,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技能培训项目,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以上。
  2.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推进城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大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力度,确保每个乡镇有一所重点初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建立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改革教师招录模式,建立优秀教师引进机制,落实农村教师和偏远山区教师生活补贴和优秀学生奖励政策,推进教师公寓建设。
  3.改善基本医疗条件。坚持以保障基本公共医疗服务为基础,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乡镇达标卫生院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做好流行性疾病、传染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工作。
  4.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弱势群体救助标准,扩大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推进市社会福利园区和乡镇敬老院建设,提高集中供养率。
  5.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为目标,以增强“造血”功能为核心,以基础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政策扶贫为抓手,抓住国家、省支持扶贫开发的机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6.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完成500户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7.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推进市第三水厂、石庄污水处理厂、城西庙下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城区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在镇区人口规模较大的小屯镇、临汝镇、寄料镇、杨楼镇等,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强缺水地区供水设施建设,解决21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8.提高公共保障能力。加强城乡电力、燃气、供热等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城区电网入地工程,加快城区输变电站工程建设;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解决部分乡镇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完成城市天然气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城区50%以上居民用上天然气;有条件的镇区提前规划建设燃气管网,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统筹规划建设城市集中供暖管网设施,推进集中供暖试点工作。
  9.创建生态宜居环境。规划建设汝河湿地公园、汝河滨河公园、汝河森林公园、洗耳河公园、法行寺游园、莱青阁公园等一批公园游园和街头绿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33%以上。规划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厂。每个乡镇规划建设1个游园、1个垃圾中转站和2所公厕,每个行政村(居)规划建设1个垃圾中转点,实现垃圾日清日运日处理。
  10.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实现朝阳路、北环路、南环路等主干道通公交车,逐步开通温泉、九峰山旅游专线,规划建设长途汽车总站、公交汽车总站、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推进公交向乡镇、行政村延伸,增加公交换乘站点,扩大公交线路覆盖面,创建全省公交优先示范市。

豫都网微信

《中共汝州市委关于2015年工作的意见(摘要)之五》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16615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