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就是洁净宽敞的大路,道路两旁房屋错落有致,绿树成荫,一溜的路灯沿主次道路整齐矗立。随意走进一户人家,满院绿意,让人赏心悦目,如画卷一般,而这是在庙下镇各村都能看到的一幕。庙下镇是我市农业大镇,受制于经济条件限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农村人居环境较差。自从全市开展人居环境改善以来,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改善人居环境当头等大事来抓。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从长远角度出发,勇于创新,力图将我镇打造成
汝州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人居环境改善,重在“美”和“好”,要想美,先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镇党委政府组织专人不定期到各个工作片、各村统筹指导各项工作。分管负责人每周必到各村督查,严把进度和质量关,听取群众意见,让“美”落到实处,落到群众心里。我镇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拨出专项资金,广泛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各村也成立环卫队,定时清扫垃圾,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镇区
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78盏,投入1万元对垃圾填埋坑进行了整治;投入1.8万元新配了四轮车及打扫工具,
投资5.5万元对街心花坛进行了补砌,补栽了花卉树木,制做防护栏,车辆停靠牌、禁停标志牌等设施,使镇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对洛界路沿线两侧墙体进行美化,将中国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个文明、汝州精神等内容融入到墙画中去,既美化了环境,又浓厚了宣传氛围。各村也争先恐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镇共规划新型农村社区7个。小寨中心社区建成新民居64套,胡庄社区建成新民居20套。改善人居环境“美”在前,“好”在后,基础设施上去了,环境好了,“美”实现了,但是村民们大都在外务工,家里多是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只有农村经济上去了,才能留得住人,村民们的生活才能真正好起来。为此,庙下镇积极
招商引资,推动土地流转,各项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要求各村联系实际,突出特色,开展
创业致富、就业增收,紧紧依靠发展来推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农
民生活幸福指数。我镇现已形成以薛庄村、长张村、胡庄村为主的三粉加工,罗岭村果树种植、寺上村高粱、烟叶经济作物种植等专业经济村20个。 一个地方发展的如何得去农村看一看,如果农民物质、精神生活都充裕了,那么群众整体的幸福感就会蹭蹭往上冒。为了提升全镇群众的幸福感,庙下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放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星级文明村”、“星级文明户”等一系列创评活动,推动提升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我镇呈现出了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升,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镇村环境明显优化,广大群众自觉投入的大好局面,庙下越来越文明,庙下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庙下群众也会越来越幸福,全镇上下呈现一片
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各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庙下镇:广袤乡村写画卷》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273293.html,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