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1 09:39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临汝镇位于汝州的“西大门”,辖27个行政村,人口7.2万,是汝州的人口大镇、商贸强镇、经济重镇。近年来,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支柱产业持续下滑、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复杂形势,临汝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基层党建为统领,重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廊道绿化、基层标准化村室建设、镇区规划建设、信访稳定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市前列,他们的经验做法值得全市各乡镇办事处认真学习借鉴。
一、抓组织、强队伍,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近年来,临汝镇党委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有力抓手,严抓镇党政班子管理,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打造了一支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亮剑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事业要发展,班子是关键。一个地方能否加快发展,群众能否得到更多的实惠,各项工作能否上新的台阶,关键看是不是有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和一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临汝镇抓住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关键少数”,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凝聚发展合力。建立镇领导挂帅、机关干部驻点、村干部参与的“三级联动机制”,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树立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威信,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在2014年平煤神马长虹矿重大事故处置中,镇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事故调解小组,镇村两级干部全力做好遇难人员家属的思想稳控和善后工作,连续奋战10昼夜,事故得到妥善处理,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二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临汝镇坚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整治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为抓手,进一步拓宽选拔渠道,真正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人推选到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同时,压实村级党组织责任,研究出台村级底线工作百分考核办法,实行绩效考核奖惩管理,对每项工作后三名的村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并要求限期完成工作任务。结合全市中心工作,每年组织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并定期组织观摩评比,提升了村级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形成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去年以来,先后集中整治了榆树园、东马庄和狮子张等软弱涣散村支部,并把市里选派的4名村第一书记,分派到坡池、东马庄、西马庄、临南等全镇最乱的村,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健全了班子、稳住了局势,村里的各项工作也打开了局面。比如,东马庄村原来是有名的差村、乱村,信访问题突出,村里杂物遍地、污水横流。派驻第一书记后,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垫资借款,建成800平方米的街心游园,新修道路1.8公里,集中对村主街道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在此基础上,高标准完成标准化村室建设,并成功创建为“无访村”,东马庄脏乱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基层阵地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基础条件。临汝镇围绕建设“设施达标、功能配套、资源整合、服务提升”的标准化村室目标,筹资750万元,按照“六室一厅一广场”的标准,新建标准化村室15个,改扩建11个,打造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新平台。实行村干部坐班制,为群众提供代理服务,及时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投资20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镇党群服务中心和矛调中心,今年以来,共办理群众申请事项736件,化解不安定因素15起,保障了群众利益。二、抓重点、强机制,破解农村人居环境难题临汝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进。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垃圾、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等突出问题,推进重点整治,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有效破解农村人居环境难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突出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各项政策的执行者,承担着推动基层各项工作推进落实的任务。临汝镇充分发挥党委主导作用,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镇干部包片、村干部包街、组长包路段的办法,划分责任区,明确目标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镇村两级多方筹措资金,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要求,既统一组织协调、全面推进,又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委托郑州市万业绿化工程有限公司,集中对全镇27个行政村的游园绿地、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因地制宜设计方案。比如,李庄村石雕工艺文化园、关庙村滨河中心游园、郝寨村千亩植物生态园、小山沟村道德广场等游园设计各具特色,丰富了群众生活;庙张村在多次召开支部会议讨论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带领全村群众对老河道进行治理,通过回填平整土地,高标准建成了占地20亩的村室、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场地等设施,把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打造成了道路畅通、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先进村。二是突出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和最终目标,各村分别召开村组干部会、全体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等不同类型会议,广泛宣传动员,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比如,郝寨村的动员会多次开到深夜,村民从不理解、不支持,到踊跃参与、全力支持,确保了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临西村动员在外经商人员捐资3万元,挖渠修路搞美化,打造一条亮点示范街;东营村村组干部垫资20多万元,自己设计施工,连续奋战40多天,把一个垃圾坑改造成面积4000平方米的大游园。三是突出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制定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完善了工作标准及百分制考核办法,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全面实行镇村保洁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与河南省美丽家园公司签订合同,把日常管理交由公司经营,村村配有保洁员,定时打扫清运,彻底改善了农村卫生面貌。把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作为评选文明村的前置条件,同时通过文明村创建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形成了良性循环。截止目前,成功创建一星级文明村9个,二星级文明村6个,三星级文明村2个;农村环境整治一星级示范村8个、占全市的10%,二星级示范村4个、占全市的50%。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评比中,2次获得第一名的成绩,3次在全市大会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先后被《河南日报》、《大河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三、抓部署、强管理,高标准完成生态廊道建设临汝镇境内宜林廊道总长77公里,总面积5400亩。针对生态廊道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临汝镇坚持早部署、早动手,压实工作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措施,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取得很好的成效。一是强化决策早部署。按照全市生态廊道建设的总体部署,临汝镇党委迅速行动,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提前着手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坚持把廊道绿化作为全镇中心工作,层层召开动员会,组织镇村干部到登封、禹州等地考察学习,开展专题培训,开阔了眼界思路,形成了好的氛围。二是强化责任抓管理。书记、镇长亲自协调主要问题,现场检查督导,专题研究改进工作措施。先期完成生态廊道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并划清边线范围,公开竞标承包。按照“有经济实力、有绿化经验、同等条件下临汝镇籍公司优先”的原则,由中林实业公司等9家企业竞标13个标段,户均经营面积490亩以上,提高了廊道绿化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建设要求,规范行株间距,达到横成排、竖成行、斜成线,合理搭配树木花卉品种,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截至目前,投入资金350万元,流转土地4370亩,并全部栽植到位。三是强化奖惩抓考核。加大生态廊道建设奖励力度,专门安排20万元资金,在市级奖补的基础上,对按规定时间完成土地流转任务的23个行政村进行表彰奖励。对组织不力、工作滞后的2个村,由村支部书记表态发言,并要求按时限进行整改。坚持以生态修复为亮点,突出自然风貌,开展绿化添彩活动,关庙、大洼等村绿化荒山1.2万亩,营造农田林网21千米,发展林果经济林5400亩,对镇村出入口、村部周边、群众庭院门前屋后及村内道路两侧进行造绿、插绿、补绿、微景观点缀,进一步提升生态廊道绿化效果。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在全市两次观摩评比中均获得第1名,市林业局组织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实地观摩学习,并以专题专报的形式,在全市总结推广临汝镇的经验做法。四、抓规划、强基础,提升镇区承载能力临汝镇坚持规划引领,按照5万人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围绕建设示范镇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镇区环境整治,全面提升镇区综合承载能力,探索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优美宜居镇区的成功经验。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我市城乡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临汝镇总体规划》通过市政府批复,完成了《临汝镇新区控制性详规》、《临汝镇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规划》,以及东营、临东等3个中心社区规划。规划建设崆峒大道、金祥路、幸福路、商业街东延等镇区路网工程,进一步拉大了镇区框架。明确了镇区总体定位,绘就了美好发展蓝图。二是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文化广场、文化墙、政务服务大厅、景观示范路、标准化公厕、商业综合体等9项建设任务;天然气引入工程已经完成设计,年底前确保镇区及周边5万名群众用上干净、方便的天然气;河南省临汝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顺利推进,占地83亩的文体公园7月底可完工;投资4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并完成主管道铺设,待6月底通过验收后即可投入使用,镇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镇区综合治理。对镇区交通拥堵、私搭乱建、乱摆摊位等现象进行集中治理,拆除违法建设15处;取缔搬迁废品收购站3个;建立商户包卫生、包秩序、包管理的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门市经营不出店,流动摊贩进市场;实行镇直单位包街和干部包路段,每月18日开展义务清扫活动,规范了镇区环境秩序;完成了镇区主干道亮化、垃圾中转站、公租房、中心幼儿园、菜市场改造、镇标段道路加宽、商业街交通隔离栏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镇区功能,提升了镇区形象。五、抓源头、强稳控,信访工作成效显著临汝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信访稳定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来抓,严格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制度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加强源头治理。始终绷紧信访稳定这根弦,每周召开一次信访专题会,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安排下步工作。以镇村干部为主导力量,发挥一村一人一员一警多元主体优势。实行包村干部入村走访,记录“民情日志”,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制定应急预案,建立上下畅通、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组织经济发展办、综治办、信访办和派出所、卫生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全镇发生交通事故、触电死亡等突发事件5起,全部做到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没有形成1起信访事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二是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完善基层矛盾调解化解机制,坚持“三个排查”工作常态化,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积案化解攻坚活动,省信访局交办的7起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到位。对涉军人员、农村老电工等特殊群体,逐一摸底登记,确保矛盾纠纷排查无死角。三是采取有效稳控措施。加强对特殊群体人员和信访老户的稳控,对利益诉求没有政策法律依据,或者不具备解决条件的,明确由1名镇干部为包案领导、1名村干部为包案责任人,加强信访人思想沟通转化和稳控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把人员吸附在当地。特别是在敏感时间节点,提前介入,加强对重点人员的跟踪稳控,确保全市不发生来自临汝镇的干扰,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全力推进,成功创建无访村23个,占比达到86%,信访工作连续7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临汝镇通过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的新路子。201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示范单位、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生态乡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三大主体综合工作红旗乡镇和三大建设年活动先进乡镇。《抓基层 强基础 凝心聚力促发展——临汝镇以基层党建为统领 促进整体工作提升》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ruzhou/47338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