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03 12:14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结婚时间:1960年
????75岁的唐梅花热情开朗,78岁的李学新内向喜静,如今,两人已携手走过55年。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开源路中段原市标准件厂家属院的二老家中。“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多的是家庭添砖加瓦的平淡。”关于爱情,二老微笑着说。
????单身照“合成”结婚照
????“时间已染白双鬓。”二老的大儿子李书亚说,“父母年轻时郎才女貌,母亲扎着两条麻花辫子、脸胖乎乎的,父亲则是位文雅英俊的书生。”
????二老的老家在许昌市襄城县。1956年,李学新初中毕业,到当时的郑州市第二砂轮厂上班;1959年,唐梅花到原郑州工程机械厂上班。“因为都是襄城人,经人介绍就相识了。”唐梅花说。
????1960年元旦前后,两人结婚。“当时条件差,结婚也没准备啥。”唐梅花说,平时上班她都穿工装,结婚当天,她借穿了一位同事的花棉袄。
????“结婚照当时想都没想过,你伯他不爱照相,嫌不自在。”唐梅花说,后来两人觉得结婚了连张合影都没有说不过去,就找两人的一英寸单身照拿到照相馆花3毛钱让人家给“合成”了一张合影,“也算是我们的第一张结婚照吧”。
????1969年,支援三线建设,李学新来到鲁山,后又到市区,唐梅花和孩子也跟了过来。
????做生意补贴家用引来大明星
????婚后,他们育有4个孩子,加之还要照顾一位亲戚,全家7口人全靠李学新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生活。为增加收入,唐梅花帮人卖过布、当过会计……1984年前后,她不顾家人反对,买回一辆改装过的架子车,开始摆摊卖“炝锅面”。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我每天晚上五六点出摊,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收摊,一碗面条卖1毛5或两毛钱,最少的一天只卖了7毛钱。”唐梅花说。一连几个月生意都不好,但倔强的唐梅花一直坚持着,她开始在分量、味道上下苦功。说起这些,李学新感到很愧疚,“跟着我她吃了不少苦。”
????到1997年前后,她一晚上能卖掉四五十斤(1斤=500克)面条,不少人慕名而来。2001年的一个晚上,来我市参加曲艺节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华和刘惠到她的摊上吃“炝锅面”,让她至今难忘。
????2006年,唐梅花申请注册商标。当年8月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给其颁发了商标注册证,核定使用商品名“唐梅花老婆儿面”。
????金婚典礼后补拍婚纱照
????2010年,二老携手走过50年,长大成家的4个孩子为他们在酒店举办了一场典礼,很少合影的二老也到婚纱店补拍了一套婚纱照。
????二老因为喜好不同,平时都是各玩各的。“父亲爱看报纸,早上喜欢晨练;母亲因为年轻时熬夜惯了,早上起得晚,爱看电视。”李书亚说。在他印象中,母亲性子急,不过发过脾气一会儿就好了,不善言辞的父亲总是“像惯孩子一样惯着她”,“家里的财政大权都由母亲掌管。”对此,李学新破天荒地总结说,他们没有山盟海誓,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离开时,记者准备给二老合张影,唐梅花亲热地挽着李学新的胳膊,李学新的脸顿时有些红了,显得很不好意思。对于未来,二老已有打算。“我们在新城区开了一片地,没事时,去那种种菜,挺美的;过几天,我们还准备去西安旅游……”
《单身照“合成”他们的结婚照》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yingcheng/269294.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