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18 14:32 我要投稿
????3年前,她靠自己微薄的收入,收养了一个不满两岁的脑瘫患儿。
????一个月前,她筹资3万多元,带领她的爱心志愿团队,办了一家免费爱心粥屋。
????她叫常华,是个普通人,却一心扑在爱心志愿一线。
????晚秋的早上,寒气袭人。而在位于郏县龙山大道和经一路口东南角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爱心粥屋前,却暖意融融。
????11月3日一大早,爱心粥屋门前的空地上,摆放着10多张崭新的简易餐桌,20多名身穿红马甲的环卫工人吃着热腾腾的馒头,喝着热乎乎的八宝粥;10多名身穿爱心志愿者上衣的男男女女在为前来就餐的人们打饭、端菜。
????正吃着豆腐冬瓜菜的王大伯告诉记者:“刚开始几天,大家都以为政府拨钱开办的免费粥屋,过来吃饭的人可多了,有一天早上来了180多人,常华和这些爱心人士从不拒绝。后来,大家知道,这是好闺女常华带着30多位爱心好人筹钱专门为俺环卫工人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准备的爱心早餐时,来这里想占点小便宜的人就少了。如今,每天会有130多名环卫工人或路过此处的弱势群体到此吃早餐。”
????正在忙碌的常华说:“开办爱心粥屋,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人能感受到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了爱心。”
????现年30岁的李亚磊是个帅气的小伙儿。正在爱心粥屋前打扫卫生的他告诉记者,常华老师还先后收养了两个被遗弃的幼儿,至今还养着一个已经5岁多的脑瘫孩子。
????当天上午9时许,当常华忙完爱心粥屋的事回家,记者随她来到家里。这是一个商住两用的普通市民家庭,没有高档的家电,没有豪华的家具。当记者提起收养脑瘫患儿一事时,常华哽咽着讲述起来……
????2013年农历四月二十傍晚,她的朋友吴怡霖路过郏县城南大街与南环路交叉口附近时,发现地上的襁褓中躺着一个男婴。吴怡霖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常华。常华直接对吴怡霖说:“问问有人收养没有,如果没有,就把他抱回我家,孩子是无辜的,总不能没人管。”
????“看孩子的面部表情,似乎有点不正常,或许是个残疾儿,不然,他父母不会把他扔到外面。”吴怡霖在电话中告诉常华。
????常华说:“不管什么情况,抱回来再说。”第二天,常华抱着孩子来到郏县一家医院,经医师诊断,孩子确实患有先天性脑瘫。回到家里,常华90岁高龄的母亲听说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便动员女儿把孩子交给民政部门。同时,母亲还动员常华的女儿以及常华的姐妹、哥哥说服她,让她无论如何不能养育这个孩子。但常华不为所动,反过来说服了母亲、女儿和老公等人,收养了男婴,并办理了抱养手续,入了户口,取名万慈生。
????由于万慈生患的是先天性脑瘫,身体各个部位发育缓慢,已经5岁多了,身材矮小得像个两岁多的孩子,智力低下,屙尿不知。令人欣慰的是,在常华抱着哄他时,万慈生偶尔会对着常华笑。
????2013年10月,县公安局的李警官在大街上拾到个女婴,听说常华是个好人,就把弃婴送到了常华家里。当时女婴脐带还没剪,常华又把女婴养育起来,取名万慈莲。直到2015年5月孩子像正常婴儿一样,才被县民政部门收养了。
????“如果单靠俺一个人的力量,俺肯定筋疲力尽。是更多的像吴怡霖那样的爱心人士资助,让俺有了喘气的机会;是更多的像李亚磊那样的爱心人士帮助,才使爱心粥屋开办到今天。”谈起爱心志愿团队的话题,常华感激地说。
????“养育两个弃儿需要钱,开办爱心粥屋需要钱,您不是富翁,也不是企业家,这么多的钱从何而来?”记者问。
????“俺开了个商店,平时多少赚点,而这些钱几乎全用到了万慈生、万慈莲身上。为使爱心粥屋能长期维持下去,俺和20多名爱心人士想到了‘以商养屋’的办法,俺以3万多元一年的价格租了两间房子,其中一间用作爱心粥屋,另一间由一位爱心人士开办了一个服装店,用挣来的钱支付爱心粥屋的房租。平时,还有一些爱心人士给我们捐赠。”常华说。
????郏县社会各界了解到常华等人的爱心之举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做装修的叶利军送来了1000元的爱心捐款;郏县一机关干部为爱心粥屋捐赠了100元钱;郏县城西关的卢运峰为爱心粥屋捐赠了50元,环卫班三班班长陈顺英,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捐款500元,还捐了3大包白菜;渣园乡的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职工给爱心粥屋背来了一袋面粉……这场悄无声息的人间关爱还在延续。
《好闺女用爱心温暖弱者》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yingcheng/658848.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