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河南新闻 > 平顶山新闻 > 湛河区新闻 >

湛河区成立10周年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摘要]----为湛河区成立10周年而作 会 当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重天 ! 历经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原大地上,平顶山市湛河区犹如一只英姿矫...

----为湛河区成立10周年而作

当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重天!

历经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原大地上,平顶山市湛河区犹如一只英姿矫健、迎风而上的雄鹰,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振翅云霄,笑傲鹰城

(推出片名:雏鹰展翅

1994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区以来,勤劳朴实的湛河区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托以城带乡的体制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实施了“工业带动,三产突破,强化农业,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短短10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5亿元,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2.7倍,财政收入增长了3.8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倍和1.5倍。湛河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双拥模范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区、河南省依法治省先进集体、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荒山绿化先进区、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先进区及市党建工作先进区等20多个荣誉称号。其发展历程使人振奋,其发展成果令人惊叹,其独有魅力引人瞩目。

湛河区位于鹰城市区南侧湛河之畔,是平顶山市四个城市区之一,辖一乡一镇六个街道。在这12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4万优秀儿女。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这里民殷区强、政通人和。

这曾是一块商周钟声回荡、秦汉雄风激扬的中原胜地,它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沙王村出土的青铜编钟,折射出商周时代中原文化的光芒;鱼陵山战国与汉代古墓群叠压的文化遗址,展示了这方热土历史意蕴的厚重;春秋末年"湛坂之战"的厮杀声,依然回响在历史的隧道中;传说中的和氏璧就出自太和年间的北渡镇荆山村,元代枢密使、护卫大将军马秃塔儿,卸甲归田后也在风景秀丽的荆山颐养天年,至今墓碑犹存;著有与《儒林外史》相媲美的长篇小说《岐路灯》的清代文学家李绿园,就出生于曹镇乡的宋寨村……

从遥远的过去走到今天, 湛河区依然丰姿不减。这里交通便利,平顶山火车站、长途客运中心站位于辖区中心,旅客由此直达全国各个省市,日发送旅客高达6000人以上,正在建设的许--南、漯--平--洛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连接京广、焦枝干线的漯宝铁路横贯东西,南阳郑州飞机场一南一北,为湛河区的对外交往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这里通讯畅通,河南通信大楼雄居区内,呼--北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设备先进的通信网络覆盖全区,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湛河区水、电等资源十分丰富:占地近70平方公里、库容13亿立方米的白龟山水库坐落于辖区西部,是集防洪、灌溉及城市用水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辖区内有全国七大火力电厂之一的姚孟发电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重点发电企业三和热电有限公司,这些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是湛河区加快区域经济工业化进程的又一项战略之举。区里出台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招商引资奖励办法》,为投资创业者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优惠。

第三产业谱新篇。第三产业是城市区的朝阳产业,虽然湛河区第三产业先天不足,但从不服输的湛河人不怨天、不尤人,把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强力突破。区里专门成立了第三产业办公室,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体制优势,走经营城市、振兴商贸之路。自1995年建成第一个综合型农贸市场----牛庄综合市场算起,全区已相继筹资4000多万元,新建、扩建、改建了姚孟综合市场、西苑综合市场等15个大型综合市场。目前,投资1000多万元的湾李蔬菜批发市场工程建设进度已经过半,投资1200万元的沁园综合市场正在加紧建设。

与此同时,新开端超市、全福得大酒店、喜来登大酒店的建成开业填补了辖区内高档服务业的空白,投资1500万元的华龙综合大厦等一批大项目,为三产的快速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据统计,10年来,全区新增商业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三产增加值年均递增14.4%,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已由13%提高25%。

城市建设是湛河区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章。由于湛河区的硬件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被许多干部群众戏称为“大城乡结合部”。建区以来,湛河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打城市化建设翻身仗。以平顶山市“建设大城市、发展大工业”、拉大城市框架为契机,湛河区全力配合市重点工程湛南路、光明路拓宽改造和高阳路、南环路以及河滨广场等建设工程,实施了西苑小区、沁园小区、姚电小区、明珠花园等重点开发工程。

东铁炉村与中房集团联合兴建的锦绣花园工程又揭开了湛河区都市村庄改造的巨幕,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目前,叶刘、马庄、牛庄等村的改造规划已经完成,进入合作开发阶段;程庄、柏楼等9个村也将在3到5年内改造完毕。届时,城区规模将扩大一倍。湛河区还坚持多渠道筹资,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垃圾中转站6个,水冲式公厕8所,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辖区绿地覆盖率达到26%,城市“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湛河区按照“两级政府、四级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提高城市品位。城区街道办事处由3个扩展到6个,社区由51个调整为24个,并且建立完善了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充实加强了干部队伍。以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相继建立,文明市民学校创办了23个,健身场、文体活动室等场所达到120多个,大大提高了城市文明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电力社区、沁园社区、姚电社区等一批省、市级文明示范小区相继建成,全区涌现出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个,省级文明单位29个,市级文明单位58个。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湛河区各项社会事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全区中小学实现了花园式、楼房化,电教软件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学生入学率达100% ,1996年一次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双基”验收,十年来,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表彰20多项。

同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在全区得到积极贯彻,科技投入逐年递增,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55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8.3%,天辰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爱迪生电力有限公司等5 家企业被命名为全省高新企业。1997年以来,湛河区一直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的荣誉称号。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十年来,全区已建成各类文化大院60个,农村文化广场4个,其中曹镇乡王庄村文化大院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现在全区拥有民间艺术团体87个,从业人员达到4977人。其中农民业余戏曲创作的兴起被业界称为“湛河现象”,28个农民业余剧团,农忙务农,农闲创作、排练演出,真正是“生旦净末演改革大戏,唱念做打颂幸福生活”。

卫生事业也不断进步。全区拥有卫生机构175个,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人,医院床位677 张,位居全市前列,基本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

今日的湛河区,经济发展,事业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好风凭借力,携手奔小康。站在新的发展平台上,湛河区委、区政府决心牢牢抓住重要发展机遇,继续开拓进取、奋发图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施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城镇化为依托,以产业化为重点的“三化”战略,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大项目,大上项目,逐步形成以优势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发达服务业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格局。努力营造优惠透明的致富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和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加快城镇化进程,强力突破都市村庄改造工程,拉大城市框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在历史的门槛上,展望二十一世纪,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湛河区更显得大气而自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在这片创业的热土上,人们看到了------

引领和拼搏之间,湛河区的竞争活力正在迸发!

聚合与吞吐之间,湛河区的个性魅力正在彰显!

顺天与应人之间,湛河区的干群合力正在增强!

激昂与奋起之间,湛河区的综合实力正在提升!

听吧,湛河之滨,又响起了出征的号角,前进的脚步!那震撼人心的旋律中,蕴含着刑天舞干的不屈、愚公移山的勇气、夸父追日的坚韧、精卫填海的执著!

平顶山市湛河区,这只扶摇直上的雄鹰,承载着23万优秀儿女的梦想,正乘浩浩长风,破滔滔巨浪,展翅翱翔,直济沧海云天!

(李修乐)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委新闻中心

电话 13849582424 03754963406

邮编 467000


豫都网微信

《湛河区成立10周年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pds.yuduxx.com/zhanhe/128965.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